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
出口采用抵港直装模式,实现货物上船出口零延迟、零等待。全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向海发展、向海图强,致力海陆联动,努力将广大腹地引向海洋、通向世界,一幅黄骅港与腹地双向奔赴、协同发展的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沧州港务集团董事长王宝辉说。密切与内陆港互动全面推进海陆协同发展4月8日,黄骅港雄安新区内陆港正式揭牌设立,沧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与雄安综合保税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设雄安新区内陆港,将黄骅港的海运、场站、保税、通关、国内国际贸易等港口物流服务功能填充到雄安新区内陆港,倾力将黄骅港打造成服务雄安新区建设的海上门户。现在我们单票出口2000多吨货物,比以往能节约70多车次倒运作业国家能源集团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规划发展部主管刘嵩说,工程投入运营后,得益于3万吨级重载列车等运输力量保障和码头接卸能力的提升,黄骅港煤炭年运输能力将从2.1亿吨提升到2.6亿吨,为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提供有力支撑。持续优化服务不断提升扩大开放水平日前,黄骅港海关辖区企业的一批玉米纤维通过抵港直装模式,提前几个小时顺利通关。
抵港直装模式省去了倒运环节,还可以根据自身生产计划与码头预约抵港时间,比以前通关更加便捷。如今,黄骅港正成为 一带一路的海陆交汇点之一,跻身全国主要港口之列。2023年初,唐钢工会专门下发《关于开展降成本、提效益专项立功竞赛的实施意见》,在全公司范围深入开展降成本、提效益专项立功竞赛,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企业2023年工作会议精神和各项重点工作部署,进一步强化全员成本意识,全面挖掘降本增效潜力,促进企业全年任务目标圆满完成。
不久前,第18届模拟炼钢挑战赛世界总决赛比赛结果公布,来自河钢集团唐钢公司(以下简称唐钢)的职工部伟利战胜欧洲、非洲、美洲、亚洲和大洋洲赛区选手,荣获职业组世界总冠军。由他牵头的创新课题成功应用,促进了转炉终渣氧化镁含量降低,轻烧白云石消耗量每月减少了300吨,节约原料成本13万余元。这是唐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谢海深在劳动竞赛表彰会上给予的高度评价。近年来,徐伟智能炼钢创新工作室获得累累硕果,完成了转炉炼钢低成本模型开发与关键技术应用、提高转炉煤气回收量、百吨转炉干法除尘工艺技术优化及资源回收利用、高品质焊丝钢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基于副枪的转炉高效冶炼技术开发与应用、高速连铸与钢筋直接轧制技术应用等6项创新课题,累计创效2500万元。
持之以恒的精神和过硬的技术,逐渐让孟祥臣脱颖而出,从一名炼钢工一步步成长为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多年来,唐钢始终把高技能人才视为企业不可复制的竞争力,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大学校作用,连续三十七年不间断开展技能和劳动竞赛、岗位练兵、职工创新等群众性素质提升活动,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畅通职工成长成才通道,努力为广大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施展才华、建功立业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
唐钢开展的各级各类劳动竞赛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对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核心工作、提升技术经济指标、改善企业经营业绩起到了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这是2017年以来河钢荣获的第六个职业组世界总冠军,也是唐钢职工四年之内第三次捧起该项赛事冠军奖杯,再次为中国钢铁行业争得了荣誉,展现了中国产业工人队伍的时代风采。唐钢职工再次站上世界最高领奖台,这是唐钢工会按照国家、省、市、集团要求,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必然结果。2023年,唐钢共有20家二级单位在竞赛中受到表彰。
竞赛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技术升级为主线,重点围绕成本、费用、资金占用、利润、创效额、安全环保等方面开展活动,鼓励各参赛单位在复杂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势下,全力投入到降本增效各项工作中,助推企业各项技经指标和生产经营实现新突破。他表示,劳动竞赛要紧扣高技能人才培养这一主题,以服务企业发展为宗旨,以提升职工技术素质为手段,围绕本单位生产经营重点、难点,扎实开展技术培训、技能竞赛、岗位练兵等活动,以操作技能提升带动职工素质全面提升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打造基业长青、永续发展的百年唐钢注入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和强劲动力。他心中最初用智能炼钢和技术创新服务好产线的信念也愈加坚定。如今,品尝到硕果的职工们自发地投入到创新攻关中,一个个降本增效项目正在加速推进落实,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积蓄源动力。
19名创新工作室职工在攻关过程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技能提升,其中孟祥臣获得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万鹏、秦振华获得唐钢公司炼钢比武状元,张文祥获得河钢集团五小创新能手称号职工们在创新沃土上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正在实现着由工到匠的转变。徐伟作为唐钢长材事业部智能炼钢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他带领的创新工作室在上级工会、唐钢工会的领导下,始终坚持创新依靠人才,培养人才创新,以激发岗位创新能力作为提高效益的助推器,以创新课题为载体,广泛挖掘产线降本增效空间,努力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创效能力,实现了人才培养规模化。
同时,公司各级工会还先后组织开展了重点项目建设四保立功竞赛、保稳产、提质量、降消耗、增效益专项竞赛、提质量、降成本、增效益专项竞赛等,均取得了良好效果建立起规上企业和工业项目包联机制,实现了对全县橡塑管产业规上企业和5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包联全覆盖。
现在胶管的纤维增强层更薄、管更轻、抗压能力和柔韧度却成倍增加。除了搭建创新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景县还以打造千亿元园区为目标,持续做大做强园区发展平台。择一米宽而掘百米深,对核心技术的业务专精,让宇通公司打开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景县也实现了全县液压增强软管产销量全国第一、景渤公司高压耐火阻热胶管产销量全国第一、恒安泰集团大口径海洋用柔性管产销量全国第一等6个全国第一,并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为构建县域科技创新体系,景县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对科技型企业认定、新增研发投入、创新平台创建、科技人才引育等进行奖补,以真金白银激发创新活力。而多点开花、诸强并存、聚群成势的格局也带动景县橡塑制品(管业)产业向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多次组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知名院校专家教授20余人来景县对接交流。一系列政策落地实施,让企业安心发展吃下定心丸。
如今,景县20家橡塑企业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企业入选全国十强橡塑管生产企业。景县建立了政企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深度对接。
近年来,景县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新动能新优势,走出了一条向高而攀、向新而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服务在前创优发展环境近年来,景县持续加大优化营商环境力度,瞄准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环境最优目标,统筹推进政务、政策、金融、要素四个环境建设,着力破解一系列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取得明显成效。
景县卓凡液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宗彬介绍,现在公司生产的超长缠绕胶管不仅单根长度是普通胶管的两倍,填补了国内空白,其脉冲性能、耐老化性能、爆破压力等参数性能更是达到了国际先进行列。硬核科技激发澎湃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而是要立足自身实际,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在景县,各橡塑企业都在依托自身创新实力向上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迸发。此前很长时间,可盘绕式增强复合连续管为国外企业所垄断。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但也绝非偶然。景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姜平说,新质生产力的新,核心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大力实施重点人才引育工程,组织骨干企业与省内外相关院校建立联合培养平台,定向培养橡塑管产业技能人才260余人。一根根白色的胶管内芯筒正在通过全自动多角度缠绕机,披上一层特制的增强衣,再通过包覆机,穿上黑夹克在河北宇通特种胶管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根根胶管在全自动生产线上一步步变装成盘绕式增强复合连续管。
搭建平台优化产业支撑优化创新生态,培育创新主体,打造创新平台,是景县橡塑制品(管业)产业不断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秘笈。同时,积极开展政府陪行长走企业等活动,为企业和金融机构牵线搭桥,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宇通公司总经理赵聪非常自豪地介绍道,目前,宇通公司生产的盘绕式增强复合连续管在全国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2023年全年,累计走访企业275户次,放款156户次、13.9亿元。该县将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作为吸引人才、集聚资源、支撑转型、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发展动能的战略举措,积极搭建创新平台,先后建成了国家级橡塑产品检测中心和省级橡塑制品研究院,组建了海伟集团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西伯力公司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成功申报并通过恒安泰油气输送柔性复合管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瑞源橡塑汽车橡塑流体管路技术创新中心、宇通特种胶管增强高分子连续管技术创新中心等22个省级以上研发检测平台。今年,宇通公司被河北省工信厅命名为河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通过抓好县高新区征地扩容和道路交通、水电气暖、地下管网、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景县快速提升园区竞争优势,全面提升发展能级,并重点打造橡塑管业辅导基地、胶管专用商贸城、景州双创基地、景州工业新区等发展平台,共培育橡塑管企业900余家,为产业集聚发展创造了更优环境、积蓄了更强动能。通过实施技改项目,我们突破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拥有多项发明,产品也实现升级,打破了超长缠绕胶管市场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的局面。
赵聪说,目前,公司拥有国家专利产品41项,其中独立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9项,起草国家标准10项、行业标准2项、地方标准2项。宇通公司作为一家在增强复合压力管领域精耕细作20多年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投入大量研发资金,不断引进科研人才,组建研发团队,集中资源组织研发,大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这个盘绕式增强复合连续管可不一般,它实现了我国可盘绕式增强复合连续管的进口替代,改变了此种胶管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2020年主导完成了GB/T38725.2-2020《可盘绕式增强塑料管第2部分: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连续管》的全部起草工作,该标准作为我国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连续管行业的第一份国家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